《威尼斯驚魂夜》:一場虛張聲勢的鬧劇
《威尼斯驚魂夜》由小說《萬圣節前夜的謀殺案》改編而來。
■本報記者 柳青
《威尼斯驚魂夜》讓人眷戀的部分是它的結尾,和劇情無關,空鏡頭里拂曉的威尼斯太美,朝陽灑落公爵府的畫面流露著壯麗的美感,它獨立于小說和電影之外。威尼斯這座城市有著凌駕于時光的吸引力和蠱惑力,發生在威尼斯的愛與死,沒有年代感和時間感——導演肯尼斯·布拉納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他揮霍無度地浪費了威尼斯這個自成一體的特殊角色。其實,他也浪費了“偵探女王”阿加莎的創意和一群盡職盡責的演員們,由小說《萬圣節前夜的謀殺案》改編而來的《威尼斯驚魂夜》,成了一場虛張聲勢的萬圣節鬧劇,極盡浮夸,極盡過火。
“陌生化”的波洛破案
《萬圣節前夜的謀殺案》被認為是阿加莎小說里“不夠出色”的一部,未必是阿加莎在寫作中失了水準,確切說,這個故事打破了讀者的期待和慣性思維,它類似于讓偵探波洛走串了片場,穿越到馬普爾小姐的故事里。小說情節發生在倫敦周邊的新興小村鎮,小鎮是個帶有一定程度的流動性、常態又傾向半封閉的熟人社會,通常在阿加莎的筆下,這類“小鎮疑云”的環境是馬普爾小姐發揮本事的地方。
《萬圣節前夜的謀殺案》對熟知波洛故事的讀者而言是種“陌生化”的體驗,對波洛本人也構成一段“陌生化”的破案經歷。波洛出場前,謀殺案就發生了,一個被認為撒謊成性的少女離奇地死在萬圣節前夜的派對里。波洛受了好朋友、懸疑小說作家奧利維耶的邀請,從倫敦趕到鎮上,這個低調、和藹的小老頭,不動聲色地潛入“每個人認識每個人”的小世界,他從看似毫不相關的細節里摸索到真相驚人的“全景”。
這個故事里有諸多熟悉的阿加莎元素,比如,連環套的悲劇始于對金錢/遺產的謀算,接二連三地出現被欺騙又被謀害的姑娘。但《萬圣節前夜的謀殺案》并不是阿加莎重復自己套路的一部“行活”暢銷小說,她在熟悉的橋段里寫出了對戰后英國社會變遷的觀察:城鎮化發展造成的人口流動,流行文化造成的老輩人和年輕人的代溝,老一代對越來越迫近的外部世界感到不信任,但凡帶著不確定因素的人和事都讓人們感到恐懼,莫名的“精神不穩定”成為彌漫在社會中的癥候。阿加莎沒有刻意地在敘事中強化社會議題感,她的筆觸是克制的、又是輕盈的,給人錯覺她只是漫不經心地寫了些小鎮軼事。
低姿態的小說vs大尺度的電影
原作中,沒有任何驚駭的內容發生在明面上,哪怕是波洛確認兇手的身份并察覺他將要對新的受害者下手時,那仍然是花園閑談的平和場景,兇手不響,波洛更不響。阿加莎的寫作特色是維持低微的姿態,人物的行動和感受都是微妙的,不易察覺的。這個故事里波洛唯一表露出他的“感受”,是他堅持穿正裝皮鞋走了太多的鄉間小路,以至于雙腳劇痛,而腳痛這事又是不可見且不足為外人道。
布拉納顯然不滿足于阿加莎原作的“清淡”,他要突出傳奇感,渲染跌宕的戲劇性,于是用華麗的威尼斯替代了倫敦近郊的無名小鎮。確切說,布拉納改編的阿加莎系列——《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和這部《威尼斯驚魂夜》,這些電影何止“不響”,簡直“太響”。
《東方快車謀殺案》時,布拉納尚且沒有大張旗鼓地確立“個人風格”,《尼羅河上的慘案》辨識度就很明顯了,尼羅河兩岸的景觀是放大的,癡男怨女之間的情欲也是放大的,布拉納在電影里制造的尺度,無論是情感還是感官,都是放大的,他用直白的沖擊力消滅了作家的含蓄。《威尼斯驚魂夜》明確地把暗流涌動的“言談交鋒”,變成一驚一乍的恐怖片,被暗算后喝下致幻毒藥的波洛,帶著觀眾在威尼斯的老宅里經歷了一趟“午夜鬼屋”。一場夜雨讓威尼斯的運河掀起巨浪,暴風雨中的貢多拉把雕欄玉砌的老宅撞得搖搖欲墜,這場景令人十分出戲。
《尼羅河上的慘案》的整容式改編徹底改變了角色的背景和性情,以至于觀眾不得不在電影和小說之間玩“角色連連看”的游戲。《威尼斯驚魂夜》步子跨得更大,布拉納挪用了小說的部分情節和部分角色的名字,做了重新排列組合的工程,寫一個和原作毫無關系的故事。這大致相當于把《紅樓夢》改寫成“霸道總裁賈寶玉愛上落難少女林黛玉”。
被叛變的阿加莎
接連三部“阿加莎新編”電影,布拉納作為導演,拍出了具有清晰辨識度的個人風格,代價是把阿加莎的小說當提款機,或者,原作淪為被涂脂抹粉、胡亂打扮的洋娃娃。一目了然的作品氣質差異,所涉及的不僅是審美趣味的南轅北轍,更深層的是作者的立場之差。
阿加莎的小說里,彌漫著女性本位的哀矜。《萬圣節前夜的謀殺案》里有一抹痛苦的底色,關于一個女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絕望地愛著自己的生父,父親在明知女孩身份之后仍誘拐她、利用她,甚至決定殺女兒滅口,他不動聲色地給女兒畫像,給畫中少女署名伊菲格涅亞——那是希臘傳說中慘死在父親手里的女兒,阿伽門農殺她祭神,為了換取自己在戰場上的勝利。布拉納對阿加莎最徹底的叛變在于,他把不擇手段的父親改成有著恐怖控制欲的母親,步步為營,把成年的女兒變成“長不大的小姑娘”拴住,最終悲劇性地意外殺死了女兒。
阿加莎寫死于非命的妻子們,寫被蒙蔽的女兒們,她反復地寫著機關算盡的男人以看不見的方式置女性于絕路,波洛或馬普爾都是盡他們所能地幫助女性絕處逢生。布拉納的“故事新編”徹底地顛覆了這點,波洛是受困于衰老和心魔的男人,圍繞在他周圍的是各式各樣受難的男人、委屈的男人,而女人是狡猾的女作家,或招搖撞騙的女騙子,或可怕的老母親,她們要么死了,要么不配被救贖。這一點,大概真是要把阿加莎氣得掀棺材板。
隨便看看:
- [娛樂圈]不到半年,五位娛樂名人被曝移民,四位已澄清,誰是“黃皮白心”
- [娛樂圈]陳漫為王鶴棣拍攝茶園創意大片 演繹時尚與茶文化的多元統一
- [娛樂圈]鞏俐,嫁的理直氣壯,活的瀟瀟灑灑,如今和總統一起訪問中國
- [娛樂圈]平遙電影展公布主題“摩登時代” 海報由AI生成
- [娛樂圈]《堅如磐石》:太多問號阻礙了觀眾的共情
- [娛樂圈]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訪華清單:經過短短兩天的行程,先看看他的收獲
- [娛樂圈]《孤注一擲》超《紅海行動》進入影史票房TOP11
- [娛樂圈]《他從火光中走來》《好事成雙》《蘭閨喜事》等新劇開播
- [娛樂圈]粉絲大喊華晨宇是華語樂壇永遠的神,華晨宇笑著回應:不然呢?
- [娛樂圈]復盤百年離奇竊案 奧斯卡“雙雄”喜劇《公爵》全網獨播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