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風聲》項目啟動 麥家:它將成為阿云嘎的《風聲》
中新網杭州9月1日電(童笑雨)“對作者來說,作品就像孩子。而今天,我有‘孫子’了。《風聲》正慢慢離我遠去,它將成為阿云嘎的《風聲》。”9月1日,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麥家和音樂劇演員阿云嘎在浙江杭州共同啟動音樂劇《風聲》項目時說。

《風聲》是麥家創作的諜戰三部曲之一,自2007年出版后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此次改編成音樂劇,麥家說完全被阿云嘎的誠意和實力所打動。
阿云嘎是音樂劇演員、北京歌劇舞劇院音樂劇團團長,也是音樂劇《風聲》的制作人,一直致力于音樂劇普及與推廣。將《風聲》改編成音樂劇,是他一直以來的愿望。
一般而言,第三方改編文學作品,都要經過原作者的同意。“萬一麥家老師不同意呢?”阿云嘎很忐忑。為了打動麥家,前期他像求職者一樣做了不少準備,如解構小說、制作音樂小樣。
他還記得,與麥家第一次見面,是個上午。在介紹完來意和對作品的理解后,他打開臨時買的小音響,在麥家的客廳里就唱起了正在創作中的音樂劇《風聲》片段。
第一次見面就唱歌,現在想來,阿云嘎覺得有點唐突,但那時的他只想著打動麥家。“我說,麥老師,請您相信我,把《風聲》交給我,我一定對得起您的作品。”
也正是因為阿云嘎的這份純粹和對作品的理解足夠透徹,麥家被打動。“他讀透了《風聲》。演唱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他對《風聲》、對音樂劇的熱情,可以說是氣勢磅礴。這個畫面,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阿云嘎的誠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麥家說,作為作家,自己的文學作品被不同的藝術載體改編,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快樂、幸福的事情。而改編成音樂劇,則賦予了《風聲》屬于這個時代的生命力。
2018年之前,國外音樂劇頻頻登陸中國,引發觀眾追捧。近年來,中國原創音樂劇也受到更多年輕人的歡迎。麥家說,作為文藝工作者,要看到、滿足年輕人的需求。但目前,中國在音樂劇的內容創作上力量比較單薄。
他希望,在阿云嘎的改編下,音樂劇《風聲》能成為一個中國本土有市場競爭力的作品,讓觀眾在享受音樂的美妙和精湛演出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風聲》蘊含的愛國情懷,了解中國原創音樂劇的魅力。
《風聲》出版已是16年前的事情,麥家說,現在的自己也很難寫出像《風聲》這樣的作品。自從出版《人生海海》后,他的創作開始更多關注情感,而非懸疑、特情。
他覺得,《風聲》已經離自己遠去,但今天之后,它將成為阿云嘎的《風聲》。(完)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