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高端插混必須“帶T+多擋”?
這兩天“插混”的話題又熱起來了,擋位多少、熱效率高低等等老話題又被翻炒起來。今天,不分析技術原理,從“事實”的角度來讓大家看看,為何高端的插混必須是“帶T+多擋”?
理想說“增程好”,比亞迪說“單擋好”,長城吉利說“多擋好”,都有點兒王婆賣瓜的意思。所以,我們找一家既做單擋,又做多擋,還做增程的企業——奇瑞。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
同樣是奇瑞的C-DM混動系統,在風云A8、探索06C-DM(指導價12.99-13.99萬元)上用的是單擋變速器,捷途山海L9(指導價16.69-19.29萬元)上采用的就是2擋變速器,而走性能路線、越野定位的捷途山海T2(指導價17.99-20.99萬)車型才舍得上3擋混動系統。
所以,單擋好還是多擋好,別看企業怎么說,更要看企業怎么做。奇瑞用“事實”告訴我們,高端車型上必須上3擋。
那么問題來了。像比亞迪這種只走“單擋”路線,在做高端車型的時候怎么辦呢?答案是“提高排量+帶T”。比如,剛剛上市的秦L用的是“1.5L發動機+單擋變速器”,漢DM-i用的就是“1.5T+單擋變速器”,到了仰望U8這種百萬級SUV用的就是2.0T發動機,不過變速器還是單擋。此時,通過大功率電機和數量來彌補性能不足。
緊接著,新問題又來了。有沒有品牌,不分SUV還是轎車,無論價格多少,上來就既“帶T”又“多擋”呢?有,比如領克。從領克01到領克09,全部采用1.5T/2.0T發動機+3擋DHT。
就拿前幾天剛剛上市的領克07EM-P來說,采用了一套“1.5T+3擋DHT”動力系統。面對單擋好還多擋好時,我們不妨撇開技術原理,直接擺數據。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領克07EM-P在發動機、電機性能大幅領先海豹的同時,WLTC的綜合油耗還更低,居然不到1L。注意,這還是在整備質量更重的情況下做到的。
為了避免誤解,需要聲明一下,這里并不是要反證增程或單擋混動拉胯、不值得買。其實,每種技術路線都有其適用場景,如果只是城市代步,且充電條件便捷,增程和單擋混動也能滿足需要。但是,如果去到更復雜的場景,比如高速、爬坡、加速超車等場景,顯然就需要一套“超級增程”了。
領克的“超級增程”背后有兩個邏輯:一是能合理發揮發動機和電機的高效區間,比如速度約88公里/小時以下時,處于驅動電機的高效區間,EM-P 優先以電驅動行駛。超過這個速度時,電機效率下降,但又來到電混引擎的高效區間,EM-P 優先以電混引擎或并聯驅動。這與單擋混動的邏輯是一直的。領克的差異是,由于采用3擋變速器,可降擋增大扭矩,在爬坡及高速超車時(即便虧電狀態)也更果斷,更安全。這是增程、單擋混動的軟肋。
二是這個動力系統背后有一套智能能量管理,打通了動力域與電子電氣架構,結合智能算法,領克 EM-P 可基于導航數據、慣用路線、環境感知、駕駛習慣,智能調節能量管理策略。比如城市路況下,如果導航顯示10km后進入擁堵路段,領克 EM-P將在擁堵之前的路途中保電,擁堵時車輛就能以純電行駛,從而節省能耗。所以,這套超級增程也是一套聰明的電混。
用官方說法,這套動力系統主打的就是“去哪兒都好開,全程都很省”。說到這里大家也能理解開篇的結論了吧?
最后再延伸一個問題。按照領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穆軍的觀察,中國84%的家庭只有一臺車,很多傳統燃油車的用戶對純電的接受度較低,開純電車在使用習慣上需要做較大的改變,而開混動車對使用習慣的改變非常小。你們覺得,這個龐大的群體在考慮購買一輛混動車時,該如何選擇呢?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