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恐怖主義犯罪行為的刑法規制
在人工智能時代,個人(實體)恐怖主義和犯罪活動將逐漸增加。假如不對此加以防范,我們難以保證會不會發生令人無法接受的后果。
1.對我國現有反恐刑事政策的反思
中國現行“嚴打”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存在一些不足,在預防恐怖主義和犯罪活動方面的作用有限。
(1)人工智能時代“嚴打”的刑事政策存在不足
對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實施的恐怖犯罪適用“嚴厲打擊”的刑事政策可能存在幾個疑問:
恐怖分子利用技術手段實施恐怖主義活動?!翱植馈钡某潭炔⒉灰欢ǖ陀谕ㄟ^傳統暴力手段實施的程度。
“嚴打”政策如何“嚴厲”打擊利用人工智能實施恐怖犯罪,這些犯罪是相對隱蔽和虛擬的形式?在嚴厲打擊下,一部分恐怖分子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嗎?他們的罪惡感會增加嗎?
這些恐怖分子甚至愿意為自己的“理想”“而死”,更不用說為他們逃避追捕提供便利條件的技術進步了。
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思想極易在社會主流文化、價值觀較為薄弱的地區和人群中被傳播。
這部分地區和人口極易受到煽動和蠱惑人心的影響,而人工智能技術可能會加劇該地區和這群人對恐怖思想的迷信,“嚴打”政策難以有效遏制恐怖思想的傳播。
隨著機器深度學習的進步,智能機器人將逐步發展成為具有自主性的“類人”與“非類人”,對這一部分“群體”進行嚴打,又會產生多大的威懾力?
對于初犯、偶犯者等輕微觸及恐怖主義的行為者,“嚴打”會不會導致他們“反其道而行之”,從輕微的犯罪行為轉向對社會的嚴重危害?
(2)如何做到嚴以濟寬、寬以濟嚴、寬柔共濟
是對實施暴力犯罪的恐怖分子以嚴,對以非暴力手段的恐怖分子以寬?
對智能機器人與人“機”共同犯罪的問題,“寬嚴相濟”似乎未給出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
一些學者認為,過分強調嚴格的刑事政策會使遏制恐怖主義犯罪變得困難。相反,恐怖組織可以借此將恐怖分子描述為“自由戰士”和“解放者”,以迷惑公眾并獲得支持。
過于寬緩的刑事政策,會促使恐怖活動分子認為恐怖主義犯罪的成本極低,同樣難以達到有效遏制恐怖主義犯罪的目的。
2.結論
因此,“以嚴為主、以寬為輔”的刑事政策,才是有效治理恐怖活動犯罪的途徑。
“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著眼于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犯罪分子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不放棄改造恐怖分子的懲罰可能性。
然而,它忽視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實時性和危險的短期不可逆轉性。
如果人類或智能機器人被引誘或欺騙參與恐怖活動,他們的恐怖和極端主義思想如何被消除?
1.刑法對人工智能進步的回應
(1)完善利用人工智能實施恐怖主義犯罪的刑法規定
首先,貫徹敵人刑法觀,適時考慮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設立專門一節:實施恐怖主義活動罪。
確立“實施恐怖主義罪”,將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投擲危險物質、綁架、搶劫、爆炸等具有恐怖主義性質的嚴重暴力犯罪定為恐怖主義犯罪,并將其與故意殺人等傳統犯罪區分開來,無需對數罪并罰,以便實質性地反映恐怖主義犯罪的本質。
《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網絡犯罪,如“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等一定程度上規制了網絡犯罪。
但是忽略了以上行為可以成為恐怖主義犯罪的“上游”犯罪,同樣可能會造成社會恐慌。
可以考慮將為了恐怖主義犯罪而擾亂信息管理秩序、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等行為納入“實施恐怖主義活動罪”一節中,不過此種立法模式可能形成過度的法條競合,需謹慎選擇。
為了正確認定網絡恐怖攻擊行為,避免將嚴重的恐怖攻擊計算機信息系統等行為做輕罪處理,可以在“實施恐怖主義活動罪”一節中設立“網絡恐怖攻擊罪”,以區分一般的計算機犯罪。
將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實施的恐怖主義犯罪納入“實施恐怖主義活動罪”一節中,增設“利用人工智能實施暴力恐怖主義罪”,將利用人工智能實施的殺人、放火、投放危險物質等行為以此罪進行規制。
因為利用人工智能實施的暴力恐怖活動無法以《刑法》第120條規定的相關恐怖主義犯罪懲處,對這一新型暴恐犯罪應以新罪名規制。
(2)智能機器人單獨實施恐怖主義犯罪或人“機”共同犯罪的規制方案
強人工智能體實施恐怖主義犯罪并非危言聳聽,對這一新主體實施的恐怖主義犯罪活動可以從刑法總則與刑法分則兩方面制定應對措施。
即在刑法總則中將智能機器人納人刑事責任主體范圍,在刑法分則中將智能機器人的行為以“智能機器人實施恐怖主義罪”定罪處罰。
2.刑法總則賦予智能機器人刑事貴任主體地位。
在刑法分則中,增設“智能機器人實施恐怖主義罪”,置于“實施恐怖主義活動罪”一節。
智能機器人犯恐怖主義罪行將嚴重危害人類安全,當提前預判,并以專門罪名規制,以確保其危害人類的犯罪得到嚴懲。
無論人工智能目前是否能夠學習人類的錯誤、情緒、自由意識,并產生自主意識,隨著人工智能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強,它通過深度學習能力獲得了相當程度的認知并采取行動。
當這種行為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害時,我們不能坐視不管。
當我們還在為人工智能是否會發展意識而掙扎時,人工智能已經進步了。人工智能在社會發展中的全面應用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并且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
人工智能恐怖主義是幾乎影響人類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和成員的影響之一。
隨便看看:
- [數據]復盤一次慘淡的運營活動,有效訂單36!
- [數據]特斯拉今年內累跌近35% 貶值速度比瑪莎拉蒂還要快
- [數據]三星將于3月底在舊款Galaxy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推出On
- [數據]對標拼多多?淘寶將上線99特賣頻道 首頁顯眼展示
- [數據]融資丨「ZDNS」完成億元C輪融資,中科院資本、新鼎資本領投
- [數據]到了2023年,我們還需要手機里的“游戲插幀”嗎?
- [數據]聯想Legion Tab游戲平板電腦全球發布 搭載高通驍龍8
- [數據]1一加11新配色木星巖限定版開箱包裝全新定制一加11木星巖限
- [數據]華為Mate 60 Pro+遇到對手!OPPO新旗艦空降并列
- [數據]大眾汽車敦促歐盟重新考慮2025年的排放目標 擔心罰款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