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地融合通信突破,中國信科牽頭制定兩項 ITU 國際標準獲批結項
IT之家 4 月 3 日消息,IT之家從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官方獲悉,2023 年 3 月,在剛剛結束的國際電信聯盟(ITU-T)SG13 全體會議上,中國信科牽頭和主導制定的 2 項星地融合國際標準獲批結項,實現了星地融合通信關鍵技術在標準化方面的突破,標志著中國信科在星地融合“5G 兼容、6G 融合”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Y.3202,Fixed, mobile and satellite convergence: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IMT-2020 networks and beyond》(固定、移動和衛星融合:面向 IMT-2020 及其演進網絡的移動性管理)
《Y.3203,Fixed, mobile and satellite convergence: 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IMT-2020 networks and beyond》(固定、移動和衛星融合:面向 IMT-2020 及其演進網絡的連接管理)
據介紹,全域覆蓋是 6G 網絡的重要愿景之一,6G 星地融合將是衛星網絡和地面移動通信網絡多個異構網絡的融合,通過業務融合、架構融合、平臺融合、終端融合、管理融合等幾方面深度融合,實現 6G 的立體組網。但是星地融合的多層復雜跨域組網會導致網絡架構設計困難,衛星的高速運動會導致網絡拓撲高動態變化,進而導致業務質量難以保障。
與傳統的地面移動通信相比,星地融合網絡需要解決天基網絡節點快速移動和網絡環境大時空尺度高動態變化帶來的技術挑戰,星地融合網絡傳輸時延差異大,網絡通信鏈路性能變化大,以及星地、星間、空基鏈路魯棒性差等多尺度異構網絡組網難題。同時由于低軌衛星的快速移動,針對固定區域,將頻繁出現服務衛星變化的現象。當區域內用戶較多時,將出現群組用戶的星間切換問題。為了保障 6G 業務連續性服務質量,形成無縫覆蓋的可靠連接,如何突破異構網絡之間移動性管理的封閉性,保障天地協作高效業務的連續性將是天地一體化網絡面臨的挑戰之一。
陳山枝團隊是此次獲批結項的兩項標準的主要起草人。中國信科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科技委主任,無線移動通信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山枝早在 2020 年就建議當前我國應該建設和發展與 5G 兼容的衛星互聯網,并指出 6G 在設計之初就考慮星地融合,能在系統級上實現星地融合的優化,因此 6G 星地融合將是系統融合。
中國信科及旗下中信科移動在星地融合網絡架構及移動性管理和連接管理等關鍵技術方向進行了深入研究,致力于通過統一網絡架構、統一空口協議以及統一頻譜規劃管理解決手機直連星地融合通信網絡的問題,使得在 6G 階段手機用戶能夠無感知地服務于星地融合通信網絡中。
隨便看看:
- [數據]全球開源極客嘉年華GOGC2024盛大啟幕,首日看點一覽
- [數據]蘋果開始在App Store推出Vision Pro使用Ap
- [數據]JBL推出Go 4超便攜式揚聲器 具有AURACAST和耐候
- [數據]博鰲亞洲論壇|騰訊湯道生:AI驅動、全真互聯、深入產業是下一
- [數據]iphone小技巧iPhone你不知道的實用小技巧6iPho
- [數據]小米14 Lite獲得印度BIS認證 可能很快推出
- [數據]新產品 新場景 新生活 家電“新物種”助推消費煥新升級
- [數據]三星Galaxy Tab S6 Lite 2024平板電腦通
- [數據]Arm推出全新車用技術及運算子系統路徑圖 縮短采用AI技術車
- [數據]微軟荷蘭在建的數據中心被曝環境問題,遭到當地農民的反對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