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應對洪澇災害 疾控專家提醒謹防傳染病
導讀:
新華社長沙6月24日電(記者帥才、阮周圍)近日,南方多地汛情嚴峻,傳染性疾病發病風險升高。疾控專家提醒,應科學應對洪澇災害,謹防感染性腹瀉、細菌性痢疾等腸道傳染病。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劉富強提醒,汛期洪澇災害易影響飲水飲食衛生狀況,并導致環境污染、病媒生物滋生等問題,要確保飲用水的安全。汛期江河湖泊水和井水都容易被污染,市民不可直接飲用。對于使用井水的家庭,需要對井水進行消毒,煮沸后再飲用。
劉富強介紹,汛期持續降雨,天氣濕熱,利于病菌繁殖,容易誘發腸道傳染病。群眾要注意食品衛生,不食用被雨水浸泡過的熟食、大米,不要吃淹死的禽畜、水產品;加工和貯存食品的容器使用前要清洗消毒,做到生熟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如果在就餐后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疾控專家提醒廣大群眾,不潔的積水可能含有病毒、致病菌和寄生蟲等,一些病毒、致病菌可通過皮膚造成人體感染,引發傳染病。要保持環境衛生,特別是要注意手衛生。身邊如果有腹瀉、嘔吐的患者,要做好個人防護,對患者糞便、嘔吐物進行消毒處理,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專家提醒,洪澇災害后,人與蚊、蠅、鼠等接觸的機會增多,增加了傳染病傳播流行風險。蚊蟲叮咬可能傳播乙腦、瘧疾等疾病,要及時做好滅蚊工作。暴雨后需要注意清除家庭及周邊垃圾,如發生內澇,應將家具清洗干凈,并用消毒液噴灑消毒后再搬入居室。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