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破千億
上海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破千億
今年將新建70家市級智能工廠,達到示范性和標桿性的比例力爭超過70%
本報訊(記者 李曄)記者從昨天舉行的上海市智能工廠建設工作推進會上獲悉,作為新型工業化重要一環,智能制造在上海持續推進多年,各項指標領先全國――上海已累計培育3家國家級標桿性智能工廠,19家國家級示范性智能工廠,上海60家單位的111個場景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在上海已建成的智能工廠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50%,運營成本平均降低30%,帶動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3.8%。
數據顯示,上海正在成為國內最大的智能制造系統集成解決方案輸出地,以及國內最大的智能制造核心裝備產業集聚區,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工業總產值突破600億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智能制造這一“新質生產力”,更催生了如上海電氣自動化集團這樣的“集成+硬件”雙百億企業。據了解,上海電氣自動化集團面向寧德時代、比亞迪、空客、波音、中國商飛、特斯拉等重點客戶,既賣裝備產品,又賣解決方案,年銷售收入均已超過100億元。
據介紹,上海智能工廠建設早、推進深入,如延鋒金橋智能制造工廠,為上汽通用、北美通用和特斯拉等提供包括座艙模塊、儀表板總成等主要汽車內飾產品,早在2017年就啟動數字化轉型,正探索定制化的“專頻專網智能工廠”,并進一步開拓智慧質量探測系統、重點設備智能管控、分散設備能源管理、柔性可配置制造模式、移動物料高精度定位等全新場景。
按照上海市經信委的部署,2024年,上海計劃新建設70家市級智能工廠,其中達到示范性(L3級)和標桿性(L4級)的比例力爭超過70%。據市經信委智能制造推進處介紹,上海智能工廠建設已進入到分級分類構建“產業大腦”的層面。“產業大腦”是以AI為驅動,在智能工廠“機器換人”基礎上作進一步躍升,可分為終端級、工廠級、企業級、產業級、行業級,也涉及汽車、船舶、航空航天、集成電路等不同分類。不同級別的智能工廠,需要配置相應的“產業大腦”,如L3級示范性和L4級標桿性智能工廠,前者適合裝上“產業級大腦”,后者則應配以“行業級大腦”。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