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探測器關鍵技術和器件實現國產化
新華社廣州10月17日電(記者 田建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研究部獲悉,近日,中國散裂中子源探測器團隊成功制備出高性能大面積碳化硼薄膜,實現了中子探測器關鍵技術和器件的國產化。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位于廣東省東莞市境內的大科學裝置,被譽為觀察微觀世界的“超級顯微鏡”,能在不對物質造成破壞的前提下“看穿”材料的微觀結構,中子探測器就是這個大科學裝置的“眼睛”。
據了解,此次制備出的碳化硼薄膜樣品單片面積達到1500毫米×500毫米,薄膜厚度1微米,全尺寸范圍內厚度均勻性優于±1.32%,是目前國際上用于中子探測的最大面積的碳化硼薄膜。該樣品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磁控濺射大面積鍍硼專用裝置制備。
基于硼轉換的中子探測器因其優異的性能已成為當前國際上研究的熱點,隨著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即將啟動,擬建的中子譜儀對大面積、高效率、位置靈敏的新型中子探測器需求緊迫。制備出高性能中子轉換碳化硼薄膜是其中最核心的技術,目前只有美國和歐洲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掌握了該項技術。
2016年,在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下,中國散裂中子源探測器團隊與同濟大學教授朱京濤合作,開始研制一臺磁控濺射大面積鍍硼專用裝置,鍍膜厚度范圍為0.01微米至5微米,同時支持單、雙面鍍膜,支持射頻和直流鍍膜。2021年6月,該裝置通過了重點實驗室驗收并投入使用。
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和工藝試制,中國散裂中子源探測器團隊攻克了濺射靶材制作、過渡層選擇、基材表面處理等對鍍膜質量影響大的關鍵技術,利用該鍍硼專用裝置制備了多種規格的碳化硼薄膜,并成功應用于中國散裂中子源多臺中子譜儀上的陶瓷GEM(氣體電子倍增器)中子探測器,實現了中子探測器關鍵技術和器件的國產化,為接下來研制更大面積的高性能新型中子探測器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隨便看看:
- [業內]愛因斯坦珍貴手稿亮相上海 9月23日將舉槌競拍
- [業內]預測你的“器官年齡” 衡量人體器官老化的血檢方法問世
- [業內]抵制請托拉票等不當行為 中國科協發布“十不準”規范嚴把院士推
- [業內]喜加一再出招!Epic春季特賣開啟:多款3A大作喜迎史低價
- [業內]重慶:中稻―再生稻示范片兩季畝產上千公斤 新技術4年推廣14
- [業內]“孿生賦能智創未來” 2023先進制造業數字化技術創新論壇成
- [業內]第三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發布
- [業內]為智能制造立標桿:探訪浙江“未來工廠”
- [業內]五一“手機外賣”需求旺 蘇寧易購美團發1億補貼
- [業內]來抽取假日旅游大獎!蘇寧易購海爾打造國慶中秋雙重好禮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