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為科創中心建設凝聚智慧激發動能
市科協在弘揚科學家精神、國際交流合作、區域創新服務等方面聚力提升
為科創中心建設凝聚智慧激發動能
本報記者 俞陶然
2023年上海市“全國科普日”啟動儀式上,一場以“弘揚科學家精神”為主題的巡展拉開帷幕。談家楨、王振義、葉叔華等15位上??茖W家的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傳遞出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內核的科學家精神。此次巡展以社區書院為平臺,已在本市8區15個街鎮展出,讓市民在家門口了解科學家,并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
10月10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將在張江科學會堂召開?;厥走^去5年,市科協作為“科技工作者之家”,在弘揚科學家精神、舉薦科技人才、國際交流合作、區域創新服務和科普教育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弘揚科學家精神,優化人才舉薦
“雪域高原的播種者”鐘揚、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毛獻群、“一生守護一片‘海’”的孔海南……上海近年來涌現出眾多優秀科技工作者,如何傳播他們的事跡、弘揚他們的精神,是科協系統工作的一個重點。據介紹,上?,F有18家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為充分發揮基地的作用,市科協建設了線上和線下兩個陣地,一方面,開展主題臨展、專題講座等宣教活動,組織學校師生和各單位職工到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參觀;另一方面,通過策劃“電子地圖”等方式把18家基地在線上串珠成鏈,展示各家基地的特色內容,也方便市民和團體預約參觀。
“我高中時省下媽媽給的三天午飯錢,買了這本《分子物理學》,因為我對物理感興趣。如果你們對一個學科感興趣,就要深入學習并且堅持下去。”在“大師課堂――院士專家進校園”活動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對高中生如是說,在他們的心田植入當科學家的種子。這個系列活動由市科協與市教委聯合主辦,邀請多位科學大師走進中學課堂,為孩子們講解前沿科技知識,在言傳身教中讓科學家精神得到傳承。
舉薦選樹科技人才,也是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舉措。據統計,上海共有86人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獲獎數量處于全國“第一方陣”。在歷屆上海市科技精英和上海青年科技英才中,已有85人當選兩院院士。
近年來,市科協進一步優化人才舉薦工作體系,將目光投向工程師這支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不容忽視的力量,創設“上海杰出工程師選樹”活動;加強學科領域覆蓋,關注農村一線科技工作者,開展了“上海鄉村振興杰出科技人物”活動。人才舉薦工作體系還加強了對青年人才的發現和托舉,從2022年起,在上海杰出工程師、大眾科學傳播人物等舉薦項目中為青年人才專設選樹序列,并創辦青年科技論壇,為獲得選樹的青年人才提供展現舞臺。
邀青年科學家與頂尖科學家對話
今年11月,第六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在上海舉辦,已有包括26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約百位海外頂尖科學家、逾百位中外優秀青年科學家和國際組織嘉賓代表確認出席。 下轉3版(上接第1版) 從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辦至今,在中國科協和上海市政府的指導下,市科協以論壇承辦為契機努力打造“世界科學家之家”。
在籌備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時,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提議設立上海中心,以形成更具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品牌平臺,更有利于頂尖科學家資源持續引入。市科協與市社團局、市公安局緊密合作,實現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作為境外非政府組織代表處的注冊設立,并在上海科學會堂落地,讓這個“科技工作者之家”也成了“世界科學家之家”。
科學研究需要開放的思維,也離不開國際交流合作。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20位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受邀參會,與多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科學大獎得主共話科技發展前沿。
青少年也在受邀之列,獲得了與頂尖科學家對話的機會。在歷屆論壇上,市科協均選拔邀請了熱愛科研探索、入選“英才計劃”的青少年??蒲惺欠褚⒅貞们熬??如何選擇大學本科專業?他們的問題得到了科學家飽含智慧的解答,也許會影響這些“小科學家”的一生。
為“科創街區”提供智力支撐
科研不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也要面向經濟主戰場。為此,中國科協打造了“科創中國”這一科技經濟融合服務品牌,促進地方產業發展。近年來,全球出現了科創回歸都市的趨勢,比如紐約“硅巷”對區域創新和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在“科創中國”建設背景下,上海市科協與市科委、市經信委、上??苿撧k等部門開展戰略合作,并聚焦各區政府的重點工作加強市、區聯動,探索性地提出了“科創街區”試點建設工作,希望借鑒國外經驗,打造一批創新要素集聚、生活氣息濃厚的“科創街區”。
目前,楊浦區“大學路”、長寧區“上海硅巷”、寶山區“環上大”、嘉定區“菊園新區”等重點區域在探索打造“科創街區”。其中,楊浦和長寧已入選第一輪“科創中國”全國試點,并于今年完成首輪試點建設任務,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創新驅動示范市”。
科協組織如何為“科創街區”服務?市科協發揮所屬學會的專業優勢和服務力量,讓學會專家走進區域,在調研基礎上為企業創新和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在長寧區“上海硅巷”建設過程中,上海市機械工程學會和上海市區塊鏈技術協會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兩家社團組建的“科創中國”科技服務團對接服務了新微科技集團、黑湖科技等多家落戶“上海硅巷”的企業。
“通過調研和后續服務,我們與黑湖科技開展了深度合作。”市機械工程學會有關負責人說,“這家公司成為我會牽頭的《離散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評估方法》團體標準參編單位,共同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p>
如今,在愚園路、定西路、武夷路等合圍而成的1.48平方公里區域內,“上海硅巷”正在成形。這里集聚了2家中國科學院研究所、10多家創新載體和500多家科技企業,正在科協系統的智力支撐下快速發展,有望為都市街區的創新轉型樹立標桿。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