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到算力 上海為大模型產業構建“生態社區”
新華社上海9月28日電(記者何欣榮、郭慕清)上海“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暨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生態集聚區28日在徐匯濱江揭牌,打造各類通用大模型、垂直領域大模型落地上海的第一站。
走進黃浦江畔的“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整潔的辦公空間內,包括無問芯穹、智象未來、銜遠科技、面壁智能等一批大模型初創企業已經入駐。“我們公司今年6月份成立,現在員工已經有60多人。隨著大模型應用的加快落地,公司員工數量每周都在變,迫切需要新的發展空間。”上海無問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楓表示。
無問芯穹主要瞄準大模型算法向大算力芯片的高效部署問題。“簡單來說,我們一頭連接底層算力,一頭連接上層模型,最終目標是讓各種大模型又快又好地跑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上下游伙伴能夠集聚互動,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李楓說。
“模速空間”所在的上海徐匯,2017年成為上海首個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2019年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徐匯區匯聚相關企業和機構近200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后,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商湯科技等區內機構推出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經首批備案。
為推動大模型行業應用加快落地,上海采取市區聯手的方式,在“模速空間”內部署了開放數據、測試評估、算力調度、融資服務、綜合服務等五大公共服務平臺,為大模型初創企業提供必要的要素保障。特別是針對大模型初創企業資金投入大、算力需求緊、合規成本高、市場對接難等痛點,在徐匯濱江為入駐企業提供“梯次遞進”的優惠房租,每年還將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不超過算力成本的30%、最高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上海市徐匯區科學技術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一期近萬平方米載體率先投入使用后,未來還將陸續啟用新的生態空間,總規模預計達10萬平方米,從孵化培育,到成長扶持、發展壯大,為人工智能大模型企業構建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