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科研成果轉化更暢通
不久前,作為天津市匯聚科創優勢、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平臺,天開高教科創園(以下簡稱“天開園”)正式開園。天津市科技局局長朱玉兵介紹,作為定位于天津市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創服務生態園”,天開園是天津市舉全市之力打造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助力探索“學科+人才+產業”的創新發展模式,實現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天開高教科創園開園的落戶項目已從首批的55個增加到153個。其中高校成果轉化項目占比50.9%,大學生創業項目占比6.5%,校友企業占比26.7%,涵蓋人工智能、醫藥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成果轉化難、科技孵化服務不到位、科創生態環境不佳……這些阻礙科技創新的問題,在天津市正得到有效緩解。
天津市擁有56家高校、70余萬名在校師生,科教資源豐富。根據《天津市關于支持天開高教科創園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天津市出臺34條政策舉措支持天開園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包括設立天開發展專項資金、建立高校和科研人員利益分享機制、給予高校科創園運營機構最高1000萬元獎勵等內容,推動成果轉化服務、科技金融服務、創業孵化服務再上新臺階。
吸引優質項目入駐
毗鄰校園、鬧中取靜的天開園是一片創新熱土。在天開園科技廣場5號樓,天津大學博士生李雙陽創立的天津心脈聯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天開園的28個項目之一。該公司研發出直徑小于6毫米的人造血管,科技含量十足。
“公司還在初創階段,很多驗證測試要在天津大學實驗室中完成。而園區距離天津大學不到1公里,大大減少了往返時間,提升了科研效率。同時園區還有很多政策和服務支持,這對我們首次創業的人來說太完美了。”李雙陽表示,目前他們正在加速完成科研成果轉化進入市場。
天津市是全國工業產業體系最完備的城市之一,曾誕生了飛鴿自行車、海鷗手表、牡丹牌縫紉機等眾多知名品牌。同時,天津市科教資源豐富,聚集了國家級院所和國內高水平研發機構超過170家,擁有研究生培養單位24個,普通高等院校56所。在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如何釋放高校科研院所的創新潛力,加速科研成果轉化,這是天津市要回答的課題。
天開園面向“大學生、高校科研人員、高校校友”三類創新主體,出臺了34條政策措施;聚焦成果轉化、科技金融、創新創業、人才引育等10個方面,圍繞“成果轉化、科技金融、創業孵化”3類創新服務,構建了“政府引導、共建共享、市場化運營”3種機制。
不久前,天津市教委會同天津市科技局及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15所高校、8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和金融機構,舉辦天開高教科創園校企對接專場活動。會上,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黃顯說:“我此前發布的研究成果如果只停留在論文中、實驗室里,就失去了價值。目前許多企業處于初創階段,對于在生產一線進行成果驗證和商業模式培育有很大需求。借助天開園這一科創載體,校企握手通道將會愈加暢通。”
區位有優勢,入園有政策,天開園正吸引更多大學生來此創業。首批入駐天開園的28個優質成果轉化項目,是天津大學從100多個項目中篩選出來的,涉及新能源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
天津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耿德超介紹,34項支持政策明確了稅收、利潤分配等多項內容,激發了天大師生創業激情。目前,天津大學還在持續跟蹤評估34個儲備項目,擇機擇優引入天開園。
打通成果轉化通道
作為較早入駐天開西青園的企業,天津常興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在校教師成果轉化成功案例之一。日前,常興儲能已與天津西青區簽訂合作協議,將相關試驗的平臺落戶天津西青區。
天津常興儲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嚴振華表示:“天開園核心區距離南開大學不遠,我們團隊中的研究人員大多來自南開大學,從實驗室到公司的時間成本不高。同時,天開園還提供了全方位的優惠政策和綠色通道,匯聚政府、高校、銀行、金融等政產學研用金服多種機構,有利于推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天津常興儲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落戶,背后離不開天開園的“一核兩翼”規劃布局。所謂“一核”是指南開區環天南醫大片區7.14平方公里區域,“兩翼”則是指西青區大學城片區和津南區海河教育園片區約62平方公里區域。在功能上,“一核”作為核心區以研發孵化為主,“兩翼”區域以研發轉化產業化為主。
天開園在空間上延伸分布,在機制上一體相連,這是“一核兩翼”的最大特點。在布局上,“一核兩翼”構成完整研發、孵化、轉化的產業化空間,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提供“一體化”發展空間。核心區科教資源密集、辦公生活配套完善,是研發和孵化創業企業的首選地。東西兩翼拓展區緊鄰主城區和大學城,擁有產業配套、土地空間,是承接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的首選之地。
天津市西青區區長殷學武表示,隨著《天開西青園建設發展規劃》發布,西青區正在圍繞高起步建設、全生命周期發展、科創載體打造、科創人才引育、科創資源集聚、科創金融供給等多個方面,制定出臺20條天開西青園專項支持政策。天開西青園戰略布局將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網聯、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兩大主導產業,打造智創谷、智能谷、生醫谷、未來谷四大板塊。
天開園不僅是產業園,更是生態鏈、創業鏈,串起了科創企業、成果轉化全過程。根據規劃,到2027年,天開園將引進孵化科技型企業累計近1000家,吸引高水平人才超過5000人。
營造高效服務軟環境
在天開園綜合服務中心,各類政務服務窗口一字排開,320種事項可以現場辦理。天津市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員工陳麗君目前已辦理400余項科技成果的登記手續。
天津市政務服務辦地區工作指導處副處長周凱說:“該服務中心提供24小時自助服務,除了開辦、人社、納稅等服務,還可以提供身份證辦理、駕駛員自助體檢和拍照等服務,最快可以一天內辦結。”
天津農商銀行作為首批入駐天開高教科創園的唯一地方法人銀行,一直深耕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領域。近日,該行組織37家科技型企業走進天開園園區,舉辦銀企對接專場交流會,通過高質量金融服務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會議現場有3家企業表達了入駐意向,10余家企業就入駐條件進行深入咨詢,天津農商銀行此舉將助力更多優質科研成果在天開園落地轉化。截至目前,天開園正在強化金融支持,發揮科技風險資金管理及利用優勢,建立了天開園創業種子基金、京津冀成果轉化基金等投資工具,促成投資機構為4家企業投入天使投資610萬元。
朱玉兵表示,目前園區已集聚注冊登記、法律財務、人力資源、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知識產權等一批服務機構,同時整合了401家重點實驗室、3356臺科研儀器等服務資源,可以為初創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 (經濟日報 記者 周琳 商瑞)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