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刺客”,何其短視
導讀: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自己前往洛陽旅游時,在網上預訂了一間民宿。到了之后才發現,這家民宿開在一棟看起來像爛尾樓的大樓里,外墻沒有裝修,環境也較差。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自己前往洛陽旅游時,在網上預訂了一間民宿。到了之后才發現,這家民宿開在一棟看起來像爛尾樓的大樓里,外墻沒有裝修,環境也較差。由于房間內疑似裝修的氣味很重,該網友最終選擇半夜退房。(3月12日上游新聞)
出門旅游,選個好住處往往是第一關。近年來,一些民宿要么價格實惠,要么裝修別有風味,成了不少人的出行首選。但想必不少游客都有過類似體驗:預訂圖片上,幾乎每個民宿的內部裝修都看著不錯;但千里迢迢來到實地,才發現周邊環境破敗不堪;想安慰自己“金玉其內,敗絮其外”吧,又發現民宿內部也空氣刺鼻、衛生堪憂――這些“請君入甕”的網絡宣傳圖,避重就輕、“話”說一半,更像是誘導游客下單的虛假營銷。
近年來,消費者受網上虛假宣傳誤導,被某些民宿蒙騙的事情常有。有實際地址與預訂地址對不上號的“幽靈”民宿;有拆遷樓里缺乏資質的黑民宿;還有些民宿,消費者以為貴點兒能換來品質保證,結果只是落入了價格虛高的陷阱……就拿該新聞來說,這棟樓里的民宿并非只此一家,但似乎少有商家將外部環境開誠布公。如此亂象,傷害的不只是消費者,更是城市形象和當地旅游市場。
說到底,“宰一個是一個”的做法終究只會自食其果。市場有監管,平臺有審核,消費者也能利用評價機制“避雷”。把生意做成“一錘子買賣”,這種短視行為只能“以身試法”。想要生意不“爛尾”,還是該以誠信為本,把服務做到實處。 (趙萱)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